稷山麻花怎么和面
1.提前发酵好一块面团,取30克做酵头(老酵面)
2.将0.5克的小苏打用温开水溶开

3.将芝麻,花椒粉,盐与面粉混匀,加入鸡蛋,油和苏打水,在加入撕成小块的酵头,揉成光滑的面团(喜欢甜的可减少盐量,加入适量绵白糖)
4.将面团切成每个30克的小剂子,逐个搓成细长条,粗细均匀。操作时要搓长,不要拉长,否则会使成品缩短。搓好后双起搓成两股绳状,再双起搓成四股铰链状。待麻花生坯全部搓制完,从第一个搓制的开始依次炸起
5.油在锅内烧热,放入麻花生坯,用筷子轻加搅动,待浮起,颜色成金黄色时即可捞起。炸麻花一定要用小火,炸制时要用筷子不时的翻动,让麻花上色均匀
上店麻花的历史
小麻花,为油炸食品,硬面和就,配料考究,口味独特,纯手工制作。是清朝道光年间,紫逻里人温嘉会创作的名吃,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。

据小店镇温氏家谱记载: 清朝道光初年,温氏祖人温嘉会到山西运城经商时,看到大街小巷,到处都是卖香脆爽口的稷山油酥麻花。而且生意非常红火。一打听,才知道,乾隆皇帝尝了油酥麻花称道:"形如绳头,香酥可口,出类拔萃,别具风味。"由此,稷山麻花被列为朝廷御餐食品,地方年年进贡。温嘉会就在山西运城住下拜师学会了小麻花制作。后回家乡观音寺开作坊,做起了麻花生意,温氏麻花一直叫响,世代相传到民国。民国年间,上店麻花传至观音寺一带。由于上店麻花比温氏麻花大送礼有面子,而且可长期存放等优点,受到人们喜爱。生意红火的温氏麻花不如以前。温氏麻花第五代传人温守林,就带上礼物到龙崖镇上店街向张老三虚心学习上店麻花制作技艺。
温氏麻花第五代传人温守林学到上店麻花制作方法后,创新改进祖传一百余年的温氏麻花。将温氏麻花油酥,条细、松软的优点与上店麻花色黄、形长、八股、香脆的优点相柔和,炸出了特色麻花,重新叫响了市场。为了和上店麻花有所区别,第五代传人温守林就把自家特色麻花叫做龙崖镇麻花。从此,龙崖镇麻花便在小店、汝州一带受人们的喜爱。
1997年,龙崖镇麻花第八代传承人温国粮,把传统工艺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方式,采用市面上最先进的油水分离电炸锅,让产品的口感更加酥脆,并且在炸制的过程中油内的碎屑直接沉入水底,油品清亮见底,下层的水分也可及时补充到油中,用油也是一天一换,确保绿色健康,炸出的产品酥脆不上火。使龙崖镇麻花传统工艺得到了升华
汝阳上店张氏8股麻花诞生于1898年,由自己的先辈始创,至今已经传承五代人。作为第四代传承人,他从13岁时起,就在祖父的指导下开始学习麻花制作技艺,15岁时随父亲从老家汝阳上店搬到县城做麻花,这一做就是33年。2016年,张氏8股麻花入选“汝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作为汝阳特色美食,“张氏8股麻花”不仅在当地生意兴隆,而且还远销北京、上海、山东等地,成为颇有名气的特色食品。

稷山小吃
稷山位于山西省运城市,拥有丰富的美食文化,特色小吃繁多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稷山饼子、稷山麻花、稷山板枣等。
1. 稷山饼子:稷山饼子早在明朝就已出名,有圆形油酥饼、半圆形葱花饼或麻辣饼及三角形油酥饼三角类型,口味香酥适口。主要原料为白面和食用油,色泽黄亮,层次分明,吃起来香酥可口。
2. 稷山麻花:稷山麻花是一种特色传统小吃,选用优质面粉、食用油和五香调料等制作而成。稷山麻花色香味俱佳,口感酥脆,是当地人们喜爱的零食。
3. 稷山板枣:稷山板枣营养丰富,味道鲜美,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。当地种植枣树历史悠久,所产红枣品质优良,深受市场喜爱。
4. 稷山烧饼:稷山烧饼也是一种特色小吃,外皮酥脆,内馅鲜美。主要原料为面粉、馅料(如猪肉、葱花、辣椒等)和食用油。烧饼的制作工艺独特,火候讲究,出来的成品香气扑鼻,口感鲜美。
此外,稷山还有其他众多美食,如金代墓室砖雕仿木结构的舞台戏俑、青龙寺壁画等,这些美食和文化遗产为当地的旅游文化增添了丰富的色彩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山西稷山县麻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本站非盈利性质,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:83115484#qq.com,#换成@就是邮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