锅巴起源于
早在几千年前,古人就开始了锅巴的制作。1992年我国科研人员在河南济源黄河小浪底施工区调查文物时,在河清口半坡的一处龙山文化遗址中,发现一陶鬲片上有一层熟食遗物(即俗称的锅巴),其厚度如纸,面积约十平方厘米,呈黄色。
据专家考证,古人在刷锅前把鬲取出,经晒干后,堆积在干燥处保存下来。可见我国锅巴的制作历史源远流长。

锅巴,就是“焖饭时紧贴着锅结焦成块状的一层饭粒”。它又香又脆,是我国汉民族的一种有特色的食品。可是,锅巴的发明,却是由一个小和尚烧饭不慎引起的,你想到了吗?据说是好多年前,大约宋朝的时候,南京城外有座寺庙。每天由一个大和尚领着几个小和尚“做斋”。古时候,庙里和尚比较清苦,顿顿喝粥。用一大锅水,倒入一些米,煮成稀饭。有一年春天,一个煮粥的小和尚,向锅里倒的水少了一些,在灶下添了几根柴火之后,大白天发困,竟不知不觉地靠在灶边睡着了。大觉醒来,日近中午,下田、念经的和尚都回来用斋了。大和尚走过来揭开锅盖一瞧,顿时傻眼了:稀饭焖成了干饭,一个板桶也装不满,怎么够吃?更可气的是,锅底还有一层硬梆梆的焦饭粒,谁吃?小和尚眼里含着泪花,默不作声地站在锅边,他知道这是因为自己做了错事。大和尚很生气,用责怪的眼光瞪了小和尚一眼,说道:“那么,今天中午你就不用吃了。”等到其他和尚回屋休息时。饭桶已经底朝天,空空如也。这时,小和尚饥肠辘辘,难以忍受。他望了一下锅底的硬东西,这东西能不能吃?吃了肚子疼不疼?他有点害怕,但是他实在太饿了。就用手掰下一块,塞进嘴里。呵!好香啊!不禁转悲为喜,大口大口地吃起来。
小和尚还俗之后,他就在南京夫子庙前摆小摊,专门出售这种焦黄、香脆的食品,一时传为趣闻。到了我国明清时期,从南到北,各寺庙的和尚都喜欢吃一种叫做口磨锅巴的素菜。有一首诗赞道:“隔江船尾竞琵琶,金帐宁知雪水茶。新妇美汤多得意,老爹自合嚼锅巴。”现在,锅巴已经成为著名的佳肴和小吃,比如四川的名菜:三鲜锅巴;陕西某食品厂生产的太阳牌锅巴,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锅巴,等等。
这个故事不一定真实。可是,它的启发性还是值得品味的。”‘世间多少偶然事,要说偶然不偶然”,从古到今,有一些发明和创造,常常是由于出错而被发现的。常言道:有心栽花花不发,无心插柳柳成荫。科学规律是必然的,可发现它时带有偶然性。细心往往是发现的第一起点。如果我们在遇到事的时候都不“马大哈”,从偶然中去寻找必然,那么总有一天是会获得成功的。
锅巴米饭的做法
主料:剩米饭1碗 辅料:油少许、盐适量、牛肉粉适量、虾皮适量步骤:

1、剩米饭放入稍大些的容器内2、虾皮洗净攥干水分,切碎3、米饭内放入适量盐4、倒入少许油5、放入切碎的虾皮6、放入适量牛肉粉7、戴上一次性手套用手抓匀8、拌好的米饭装入保鲜袋里9、用擀面杖擀匀擀薄10、然后放入冰箱冷冻室冷冻30分-1小时左右,这样方便切块11、冷冻后米饭再用刀切成小块12、电饼铛加热,刷一层油,摆入米饭块13、煎至两面金黄,然后再用烤箱上下火170度烤15分左右,这样锅巴会脆些14、成品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锅巴米饭是哪里的特产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,有任何问题和不懂的,欢迎各位老师在评论区讨论,给我留言。

本站非盈利性质,与其它任何公司或商标无任何形式关联或合作。内容来源于互联网,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立删邮箱:83115484#qq.com,#换成@就是邮箱